一、生成式 AI 的定義與特性
(一)概念定義
生成式 AI(Generative AI)是一種透過機器學習技術,分析大量資料後,自動生成文字、圖像、影音等新內容的人工智慧方法。此技術不僅能模仿既有文本與圖像風格,亦能創造具新穎性的完整作品。
(二)主要特性
- 多樣性:根據使用者輸入與資料展示,能創造各式文本、圖像、音聲等輸出。
- 互動性:透過人機對話調整生成方向,提高內容精度與貼近需求。
- 通用性:應用領域涵蓋教育、創作、科研到行政支援等多樣功能。
二、使用優勢與應用場域
(一)教學與學習面向
- 學生工具:可協助摘要整理、主題分析、個性化建議,並提供多元觀點與知識構架支撐。
- 教師助力:用於課程快速大綱生成、互動教材設計、融入 prompt 工程,引導學生思辨與判斷能力。
(二)行政支援與科研輔助
雖非課程主軸,但可用於文件初稿、數據摘要、報告建議及會議記錄草擬等行政應用,有助提升效率,但應嚴格把關資訊準確性與保密性。
三、限制與風險控管
(一)準確性與偏誤
AI生成內容可能包含語意偏差、錯誤事實或模稜兩可資訊;使用者需進行事實查證及內容校正。
(二)隱私與資安
使用生成式 AI 時應避免提供敏感或機密資訊,尤其涉及學生個資、未授權文件等。生成內容可能洩露訓練模型無意中擷取的個資,應保留隱私認知與資料管控機制。
(三)著作權與學術誠信
- 生成式 AI 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權,或產出被視為抄襲之文本。
- 不得將 AI 直接生成內容作為作業呈交,應進行個人思考與改寫,強調「協作非取代」。
四、使用原則與實務建議
(一)明確目標與人機協作
- 使用前應「擬定教學或學習目標」,避免泛用 AI 為唯一思考來源;教師應引導學生善用,防止依賴工具而失去批判精神。
- 强調「AI 是輔助,不是主體」。生成內容應由使用者進行二次分析、比對與改寫,並融入核心教學或研究思維。
(二)優化提問技術(Prompt Engineering)
- 提高輸入問題的清晰度、具體性與上下文背景,以獲得更精準、專業、針對性內容。
- 設定格式與角色扮演指令,提高課堂演練效率。
(三)落實查驗與引用機制
- 對 AI 生成內容應進行事實查證,並與可靠資料庫、文獻、專家意見交叉比對。
- 若採用生成內容,應進行適當標註與引用,保障智慧財產權與創作來源。
(四)倫理與法規遵循
- 遵守個資保護法、資通安全規範與著作權法等法規。
- 如屬公務或學校文書處理,應規定禁止於機密或敏感場景使用生成式 AI,並明確揭露使用狀況。
五、參考資源